一、实验目的
⑴熟悉TEC-8计算机硬件实验系统的结构与组成;
⑵熟悉TEC-8模型计算机的节拍脉冲T1,T2,T3;
⑶熟悉双端口通用寄存器的读写操作;
二、实验仪器设备、试剂或材料
1.TEC-8实验系统
2.逻辑测试笔(在实验箱上方,附件盒中);
三、实验原理
(1)了解TEC-8模型计算机中机器周期与T1、T2和T3时序关系
(2)寄存器读写实验电路图
(3)寄存器读写实验涉及的信号
(4)寄存器读写实验的控制方式
四、实验内容与步骤
1.寄存器的读写实验过程拟采用两种信号控制方式
“独立”控制方式:手动连线,并通过拨位开关控制相应的信号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。
微程序控制方式:用控制台操作进行寄存器读写
- 实验准备
(1)首先将控制区域中的控制转换开关拨到 “独立”位置
(2)连线:利用电平开关K5~K0,手动控制信号RD1、RD0、RS1、RS0、DRW和SBUS,用导线建立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;(注意:插拔导线必须在关闭电源的时候进行;导线采用自锁紧设计,插拔时注意方向,插入时,沿顺时针旋转90度,拔除时逆时针转动90-180度)
(3)向寄存器堆写入数据( SWC=1、SWB=0、SWA=0、 DRW=1、SBUS=1 )并验证
(4)从寄存器堆读出数据( SWC=0、SWB=1、SWA=1)并验证
- 进行寄存器读、写实验
连线:利用电平开关K5~K0,手动控制信号RD1、RD0、RS1、RS0、DRW和SBUS,用导线建立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;(注意:插拔导线必须在关闭电源的时候进行;导线采用自锁紧设计,插拔时注意方向,插入时,沿顺时针旋转90度,拔除时逆时针转动90-180度)
信号ABUS、MBUS、IABUS接地,只要接头悬空即可
接线
K0 接 SBUS
K1 接 DRW
K2 接 RS0
K3 接 RS1
K4 接 RD0
K5 接 RD1
K6 接 MBUS
五、实验结果与分析
1.进行写操作:将DP,SWC置1位(后续写操作都是如此);现在进行第一位的写操作:将K0(SBUS);K1(DRW)置1位,数据开关设定为01H(00000001B),此时D0~D7对应SD0是亮状态,如图1所示。

2.按下QD键进行写入,此时可看见AR0~AR7显示对应的01H,如图2所示。

3. 现在进行第二位的写操作:将K0(SBUS);K1(DRW),K4(RD0)置1位,数据开关设定为03H(00000011B),此时D0~D7对应SD0,SD1是亮状态,如图3所示。

4.按下QD键进行写入,此时可看见AR0~AR7显示对应的03H,如图4所示。

5. 现在进行第三位的写操作:将K0(SBUS);K1(DRW),K2(RS0),K5(RD1)置1位,数据开关设定为07H(00000111B),此时D0~D7对应SD0,SD1,SD2是亮状态,如图5所示。

6.按下QD键进行写入,此时可看见AR0~AR7显示对应的07H,如图6所示。

7. 现在进行第四位的写操作:将K0(SBUS);K1(DRW),K3(RS1),K4(RD0),K5(RD1)置1位,数据开关设定为0FH(00001111B),此时D0~D7对应SD0,SD1,SD2,SD3是亮状态,按下QD键写入数据此时可看见AR0~AR7显示对应的0FH,如图7所示。

8.进行从A端口读数据阶段:将DP,SWA,SWB置1位(后续读操作都是如此);现在进行第一位的读操作:将K4(RD0);K5(RD1)置0位,此时A0~A7显示R0(即为01H)数据,如图8所示。

9.现在进行第二位的读操作:将K4(RD0)置1位;K5(RD1)置0位,此时A0~A7显示R1(即为03H)数据,如图9所示。

10.现在进行第四位的读操作:将K4(RD0)置1位;K5(RD1)置1位,此时A0~A7显示R3(即为0FH)数据,如图10所示。

11.进行从B端口读数据阶段:将DP,SWA,SWB置1位(后续读操作都是如此);现在进行第一位的读操作:将K2(RS0);K3(RS1)置0位,此时B0~B7显示R0(即为01H)数据,如图11所示。

12.现在进行第二位的读操作:将K2(RS0)置1位;K3(RS1)置0位,此时B0~B7显示R1(即为03H)数据,如图12所示。

13.现在进行第二位的读操作:将K2(RS0)置0位;K3(RS1)置1位,此时B0~B7显示R2(即为07H)数据,如图13所示。

14.现在进行第三位的读操作:将K2(RS0),K3(RS1)置1位,此时B0~B7显示R3(即为0FH)数据,如图14所示。
